目前社會治理的難點
社會治理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,需要有效政府、活力社會和市場機制,需要社會組織來平衡和彌補“看得見的手”和“看不見的手”。政府層面要真正做好放管服,提升公眾對政府的信任。監管不是目的,要以引導服務為主,依法推進,形成利好群眾和社會組織參與、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、維護社會和諧和活力的法規和政策體系。
目前社會治理的需求
1、轉型期社會治理理論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的探索。
2、需要整合各條線治理力量,調動政府積極性探索地方社會治理,分清政府職能,理清職責,精簡重構機構,實現五級治理聯動業務。
3、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和公眾充分參與治理的制度和社會環境。
4、完善和規范社會治理體制機制,缺乏體制保障就無法明確“誰來治理”“如何治理”等基礎問題。
5、實現社會治理的重心向基層下移,基層社區治理人才不足,需要創新激勵機制,積極調動民眾積極性。
6、暢通民眾訴求渠道以及政務公開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。
7、數據共享尚未在制度層面打通最后一公里,部門數據使用止于內部,公開可用的多為總結性數據,數據的來源及收集是需要制度來打通。
8、社會治理的核心要解決民生問題,要大力推進公共服務的有效均等供給。
平臺如何解決難點及滿足需求
▲加強黨建引領,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
發揮基層黨組織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核心作用,履行具體職責,準確掌握對接基層社會治理需求,聯系服務群眾,梳理群眾需求清單,制定服務清單,整合資源合理有效服務群眾。
▲建立網格+“街道吹哨、部門報到”工作模式
解決“街道和部門責任權力匹配不合理、協同機制不完善,”等問題,破解長期困擾城市發展、城市治理的難題。形成聯合吹哨鏈工作機制,實現在線督查、指導、調度、指揮。
▲建設信息化一體平臺,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治理
線上建立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一體化平臺,暢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網路,線下建立社會治理網格管理服務指揮中心/黨群服務站,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治理
▲建立完善激勵機制,實現社會動員全民共參與
通過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,解決政府人員資源有限,社區網格力量不足,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動力不足、能力不強、渠道不暢,社會組織活躍度不高等問題。
平臺總體目標
1、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。
2、健全完善職責明確、信息共享、渠道暢通、服務便捷的網格服務管理工作機制,用足用活數據、隊伍、網絡三大優勢。
3、實現網中有格、格中有人,人在格上巡,事在格中辦,確保小事一格解決,大事全網聯辦。
4、利用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對市民經濟消費行為畫像,逐漸形成互不相聯的各種經濟成份變為利益共同體,成為區域數據經濟發展的第一手有效數據,支撐區域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。
黨建引領治理與服務——基層黨建:“街道區域黨建聯盟”、“社區聯合黨委”
在黨組織機構上設置區域聯盟標記,使得每位黨員“雙組織”化,除對組織關系隸屬黨組織完成基本黨務工作要求外,還需到居住地區域黨建聯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、志愿活動等,實現“四雙”。
想了解更多黨建信息平臺內容可致電咨詢!